新华日报报道我校在一场校园招聘会里的“产教融合”

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5-20浏览次数:158

近日,新华日报报道我校在一场校园招聘会里的“产教融合”,全文如下:

身着素色短袖,下搭黑色休闲西裤,配合着约一米八的身高,一位年轻小伙意气风发,快步扎进了拥挤的求职队伍。他没有提交任何简历,而是坐在了一家公司的招聘席上。眼尖的学生一会儿便发现,“哎,这是我们同学陶林峰啊!”

512日,位于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南京高职园”)的开云(中国)(以下简称“南机电”),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春季岗位实践、就业招聘会,182家企业带来近5000个岗位,吸引了数千学生现场求职。创业学生、合作企业、新邀伙伴,各类新老面孔集聚于此,为了人才这件大事。

“发展五年来,这是园区人气最旺的一次!”南京高职园党工委书记刘宜军不禁感慨,从首校落地到校地融合,学生、品牌加速走出去,企业、资源逐步请进来,一场人气火爆的校园招聘,见证了一座科教新城的平地而起。

未毕业就当上老板

如果不是熟悉的人,绝认不出这位前来招聘的老板出生在2003年,今年6月即将从南机电毕业。企业创办如今刚满一年,这个小团队里却已汇集了约20人,一半是移动商务专业的同学。“与所学专业息息相关,我们专做高淳本地生活推介和直播带货。”陶林峰说。

以高淳为创业“试炼场”,他已筹划许久。短视频行业大火,现场探店、直播带货层出不穷,但陶林峰却发现,高淳本地鲜有类似产品出现。随着南京高职园“缘来高淳”计划的开展,陶林峰跟着一批批园区学生走进高淳、认识高淳,他更加坚定心中想法:在高淳开启创业梦,开拓短视频新蓝海。

“景区、美食、粮油、足浴……高淳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做推广,现已有当地合作伙伴约300家,一年来给他们共新增3000多万元销售额。”陶林峰说,这些商家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线上推广,但九成以上都给了好评。创业军团持续扩容,这次招聘完,他们也将从“小作坊”搬到写字楼,“大家浑身都是干劲”。

把高淳当作落脚第一站,越来越成为园区学子的选择。在高淳区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一年的“实战”,南机电无人机应用专业的陆军已是熟练的“飞手”,他的主要工作是无人机植保,给农作物施肥、洒药。工作虽辛苦,但月薪9000元,还包吃包住。

该合作社总经理陈蓉是返乡“继承家业”的90后“新农人”,与老一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她更期待用“智慧”搞农业。“我们急需有专业技术的大学生,也值得用高薪聘请。”陈蓉说,有了南京高职园的应用型人才,农场种植规模也从小几千亩扩到上万亩,一望无际的麦田管理起来得心应手。

地方发展渴求人才,学生就业如鱼得水。招聘数据显示,南京高职园学子留淳就业创业人数正逐年倍数攀升。去年底,南京高职园推出“高才远识,我心向淳”研学班,累计组织面向高淳特色产业、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的研学活动10余场,涉及师生700多人次,进一步增进校企地多方相知相识,促成更多双向奔赴。

企业组团追到高淳

穿行在人流拥挤的企业展台长龙里,靠近入口处的西门子专场显得格外热闹。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清研达维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等10家西门子系统的上下游企业组团来此招聘,涉及视觉算法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等400多个岗位需求。

一个多月前,江苏首家西门子智能制造学生助理技术员(L0)授权认证中心,落户开云(中国)。该中心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能力的重要平台,西门子生态企业毕业生双选会就是成果之一,为高职人才打开了走进行业大厂的大门。

“迁建南京高职园后,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系也顺势与西门子等优质企业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南机电自动化工程系副主任张海红说,深耕合作一家西门子,就链动长三角的多家优质企业追到高淳,深度校企合作无疑进一步打开了人才资源优势。

在南京高职园牵头的长期校企走访过程中,园区逐渐发现,高淳企业招聘员工,大多要走出去,尤其是专业人才,更要花费大力气。不仅如此,与当地企业上下游有关的长三角企业,不少都面临同样的难题。园区意识到,作为一个高水平应用型教育集聚的大学城,眼下正面临“补好人才缺口”的机遇。

抓住主干条,牵起葡萄串。当下,南京高职园管委会促成南机电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共建、企业导师进校园等合作。未来,南京高职园还将结合园区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转设需要,引导院校结合地方特色设置专业课程。

招聘会上,一众新鲜企业面孔,都在彰显校企地愈发紧密的合作黏性。目前,南京高职园已集聚院校6所,除了南机电已经开学,其余高校也将陆续入驻,并提前抛出合作的“橄榄枝”。59日,南京高职园协同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叩开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大门,该校计划与行业协会、企业携手,以产业链上优质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平地拔起科教新城

平地起高楼,圩田换新颜。五年前的团结圩还是一片水网圩田,现如今除南机电外,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一期建成,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一期主体完工,更多青年人口即将涌入。

当一切正向好发展,一个关于转折的选择摆在了园区面前。“过去,不少大学城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园区渐趋成型,大学城管委会却逐渐弱化,成为‘物业公司’。”刘宜军说,南京高职园的建设发展于高淳甚至南京,都是从01的突破,平地拔起一座科教新城,这里没有“躺平”二字。

面对这道必答题,发展该往何处去,园区用实际行动作了表达——不仅当好校企地间沟通合作的联络员,更“兼职”园区招商引资的服务员,做好园区产业发展的育林员。

看园区配套。今年1月,园区管委会经多轮奔走洽谈,顺利带着高淳区首个万达品牌酒店项目来到南京高职园。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园区在品牌酒店及商业综合服务方面的空白,满足从差旅住宿到会议餐饮的全方位生活、商务需求,为园区提供业态支撑。

看产业未来。今年二季度,南京高职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工,计划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职业技能考试鉴定、商业生活配套等业态。未来,将吸引长三角不低于5家头部企业及不低于50家优质企业落户高淳,至少引进30家孵化、创新和配套的创新型企业。

刘宜军认为,建设高品质科教新城,绝不是让学校简单换校区,全部堆一起。以科教人才的高度集聚,园区期盼一个长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区”。目前,园区正着手培育打造职业培训、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以及周边产业发展需求和群众生活需要的“3+X”产业体系。

南机电校门外,道路两侧停满了招聘企业的汽车。从远处赶来,穿过石臼湖,他们必然会望一眼这座蓄势崛起的科教新城,周边地块或是紧锣密鼓忙施工,或是建设完成虚位以待。目之所及,南京高职园在布局一盘大棋。

报道链接: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328567&layountIndex=12&date=20240520&siteID=2&id=1

编辑:金慧敏 顾窗林

审核:张宝中

终审:张 玥 金慧敏

关闭